线性稳压器的原理及效率计算:一篇搞懂低噪声电源的核心秘诀

·

核心关键词:线性稳压器、LDO、效率计算、低压差、稳压原理、热设计、电源噪声、选型技巧

线性稳压器是什么?一句话说清它的本质

线性稳压器(Linear Regulator),最常见的形式是 LDO(Low Dropout Regulator)。它通过可变电阻方式的串联晶体管,把多余的电压以热能形式“烧掉”,从而让负载得到精准且纹波极低的直流电压。

👉 了解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线性稳压器


工作原理拆解:三个引脚的魔法

引脚作用说明
VIN电源输入,需高出 VOUT 一定压差
VOUT稳压输出给负载
GND公共地

在内部,高增益误差放大器监测 VOUT,实时调节晶体管导通程度,实现“输出变了→管子电阻跟着变”的快速闭环控制。关键前缀的解释:


效率计算:一点就通

公式:

η = (VOUT / VIN) × 100%

因此,压差越小、利用率越高,这也是 LDO 在电池末端特别吃香的原因。


优点 & 缺点速览

优点

  1. 超干净:输出纹波 <1 mV,没有开关噪声
  2. 瞬态快:µs 级响应,为 RF、ADC、PLL 等对噪声敏感的模拟电路护航
  3. 极简:最少仅一颗输入电容 + 一颗输出电容,即可完成布局

缺点

👉 用这套方法把线性稳压器效率轻松再提5%


核心参数选型秘籍

参数关联关键词选型提示
Dropout Voltage压差能否满足越低越好,<200 mV 可延长电池寿命
PSRR纹波抑制高 PSRR>70 dB 对 RF、音频电路更友好
IQ静态电流手持设备请选 <50 µA,以减待机能耗
Thermal Resistance散热路径计算功耗 Pd = (VIN-VOUT)×IOUT,再看 θJA

热计算四步曲(附实例)

场景:

  1. 功耗 Pd = (12 - 5)×0.5 = 3.5 W
  2. 结温 Tj = 25 °C + 3.5 × 62 ≈ 242 °C
  3. ❌ 芯片已超 125 °C 极限
  4. 解决:换 DCDC 前置降压→再用 LDO 二级稳压,或接入 ≥10 cm² 铜箔散热

线性 vs 开关稳压器:何时用谁?

使用场景首选类型理由
电池末级给 MCU、DAC线性稳压器超低纹波、无 EMI
12 V→3.3 V/2 A 主供电开关稳压器效率 >85%,减小散热
RF 收发机 1.8 V 供电线性稳压器纹波 <1 mV,PSRR > 80 dB,保证信号纯度
混合方案“DCDC+LDO”二级兼顾效率与纯净

FAQ:设计师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
Q1: LDO 能升压吗?
A: 不能。线性结构只能降压,需要升压请选 Boost DC/DC。

Q2: 输入瞬间飙升 40 V,LDO 会烧毁吗?
A: 绝大多数 LDO 无耐高压能力,需前置 TVS 或 LDO 专用高耐压系列(如 60 V 输入的器件)保护。

Q3: 可以避免巨大散热片吗?
A: 可以。降低 VIN(先 DCDC 预降压)+ 并联多颗 LDO + 大面积铜箔。

Q4: 为什么有时空载也烫手?
A: 关注内部损耗 IQ × VIN。选择超低 IQ (<1 µA) 系列可明显降温。

Q5: LDO 并联输出可行吗?
A: 可行但需谨慎:精密同批次器件 + 小阻值串联均流电阻(0.1–0.2 Ω)更为稳妥。


实战案例:3.3 V 传感器节点低功耗电源


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并不是“有你没我”的对立关系,而是“各司其职、互相补充”。牢记效率公式、关注热计算、合理布局滤波,你就能让线性稳压器在需要安静、简单的场景里成为不可替代的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