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大多数城市仍把比特币视为“投资玩具”时,瑞士楚格市已经把加密货币当成“硬币”塞进市政收费窗口——全球第一个敢这么操作的行政单位。这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划时代创新?本文带你彻底厘清这场试验的意义、运作模式与后续影响。
试验背景:为何偏偏是楚格?
- “加密谷”名号并非浪得虚名
人口不足3 万的小镇,却聚集了 100+ 家区块链初创公司,高密度的人才与资本让政策制定者天然亲近新技术。 - 财政宽松带来试错空间
楚格市长期保持财政盈余,小幅营收波动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,才能大胆探索非常规收费渠道。 - 市民&企业双向施压
区块链公司提议“用加密货币缴税”已久,居民也乐于尝试降低汇兑成本。
关键词:加密货币友好城市、Bitcoin as payment、政府区块链试点。
试运行方案:规则清单一目了然
| 要素 | 官方规定 |
|---|---|
| 时间 | 2016 年 7 月 1 日—12 月 31 日 |
| 范围 | 寄宿证、营业执照、档案复印等常规政府服务 |
| 支付上限 | 每笔 ≤ 200 CHF(约 0.44 BTC,当时汇率) |
| 兑换风险 | 市政府委托 Bitcoin Suisse 即时结算为法郎,不承担币价波动 |
| 后续评估节点 | 2017 年 Q1 公布是否长期开放 |
小贴士:若想薅“手续费低”的羊毛,务必一次性支付小额,因为上限卡在 200 CHF,拆单可规避。
技术细节:如何把币“揉”进政府系统?
- 通道
市民在柜台看到一个二维码,手机钱包扫码即可完成转账。 - 即时法郎结算
Bitcoin Suisse 的汇率 API 自动抓取市场最优价,确认到账后 5 分钟内转入市政府账户,完全由第三方担保。 - 发票与凭证
与法郎支付无异,票据以 CHF 标注金额,备注栏显示 BTC 交易哈希,方便审计跟踪。
关键词:比特币即时兑换、区块链收据、链上透明性。
现状回望:7 年过去,楚格留下了什么?
- 交易笔数:试验期共 40 笔比特币付款,仅占总营收 0.006%,数据虽小却成为全球媒体爆点。
- 口碑效应:2017 年将支付上限提高到 500 CHF,并逐步开放至所有市政费用。
- 监督观点:瑞士联邦财政部访问楚格后,发布《政府接受加密货币可行性白皮书》,为后续州级规划定调。
- 商业外溢:十余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将总部迁入,仅营业税就为市库新增千万瑞郎。
👉 想实时追踪各国加密新政与估值动态?点这里零门槛加入
为什么选择瑞士而不是别国?
- 双层监管体系
州政府拥有极高自治权,市议会即可决定财政工具创新,无需联邦逐级审批。 - 税收友善
区块链公司利润税最低 8.5%,资本利得基本免税。 - 银行配合度高
当地银行独立打造“数字资产托管箱”(cold-storage safe-box),打消企业转移资产顾虑。
关键词:瑞士加密监管、税收洼地、友好银行体系。
FAQ:最关心的 5 个问题一次说清
Q1:个人钱包没手续费,为什么还要限制 200 CHF?
A:不是技术限制,而是合规考量。反洗钱法规 (AMLA) 要求对大额加密交易做 KYC,市政府人力有限,干脆先行设定经济门槛。
Q2:比特币价格波动大,市政府不怕亏本吗?
A:全程由 Bitcoin Suisse 做币币兑换锁定报价,市政府不承担汇率风险,只把比特币当“支付通道”而已。
Q3:普通市民要准备什么?
A:只需一款支持闪电网络或标准 BTC 转账的手机钱包,如 BlueWallet、Muun 等,记住:转账前先确认 QR 码有效性。
Q4:假若试验失败,费用能退吗?
A:按瑞士《行政程序法》,无论支付币种,一旦服务启动均不可退款;所以请确保资料齐全再转账。
Q5:国内城市能否照搬楚格模式?
A:需满足“高自治税权+合规托管商+商业银行愿意对接”三大条件,目前大陆还不具备整体环境,只能先观望。
👉 对比全球主流城市加密政策,一键查看最新评分榜单
影响启示录
- 政策层面:楚格的行动让“加密货币能否当钱使”有了官方注脚,加速欧盟 MiCA 法规落地。
- 市场层面:市政府背书为比特币提供“真实商品交换”场景,削弱了“投机泡沫”单一叙事。
- 民众心态:200 CHF 的门槛把高科技拉低到普通人可参与层面,降低心理壁垒。
楚格把一场行政试验玩成全民教育,也为后来者累出厚厚操作手册:先用小额试水,借助第三方托管消除技术风险,再逐步扩大支付范围和金额上限。下次当你听说某个国家又宣布“接受比特币缴税”,大概率会听到一句:
“我们是第二个楚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