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加密货币监管全景 2025:洞悉合规框架与未来趋势

·

新加坡凭借极具前瞻性的支付服务法(PSA)和日趋完善的反洗钱(AML/CTF)体系,正成为全球区块链创业的避风港。本文以简体中文梳理最新新加坡加密货币监管条款,手把手拆解数字支付代币证劵型代币稳定币的合规差异,助你在城市之国合法落地、融资、交易与扩张。

一、监管中枢:MAS 如何主导数字资产生态

新加坡金管局(MAS)既是立法者也是监督者,三大目标贯穿始终:

截至 2025 年二季度,MAS 已公布 3 轮《支付服务条例》修正案草稿,预计 2025 年底正式落地,重点加入“托管信托、禁止零售质押”条款。


二、PSA:数字支付代币的行业主基调

2.1 适用范围与两大牌照

牌照类别交易限额 (单次/年)基础资本金主要场景
Standard Payment Institution(SPI)500 万 SGD10 万 SGD小规模交易所、小额钱包
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(MPI)无上限25 万 SGD大型交易所、DeFi 网关、OTC 平台
任何提供“DPT 服务”(买卖/撮合/托管)都需二选一牌照,快速自查工具👉 输入业务模型,免费评估最适配哪类牌照!

2.2 客户端资产信托化强制令


三、双重法律夹击:PSA 与 SFA 并行跑出分水岭

属性判定适用法规关键动作
e-money(电子货币)PSA导出 MAS 许可,满足反洗钱 / 集中度 / 资本充足率
证券型代币(Security)SFA需提交招股书或申请私募豁免,持牌券商才能交易
实用型代币(Utility)视情况可能豁免,但仍受一般消费者保护法约束

案例速读:2024 年某 NFT 项目向新加坡用户公募 2,000 万 SGD,由于底层收益与实物房产挂钩,被判定为“集体投资计划”,发行方补办招股书并停牌整改。


四、反洗钱与税务:低成本合规的隐藏红利


五、创业实战 5 步闭环

  1. 立项:用 Sandbox Express 机制 6 周内拿到临时牌照,边运营边完善。
  2. 架构:设立本地 Pte Ltd 公司,最少 1 名新加坡本地董事。
  3. 技术:对接 MAS 批准的链上监控 SaaS,满足 Travel Rule。
  4. 牌照:选择 SPI/MPI 填写 Form 1 至 Form 6 共 11 类佐证材料。
  5. 持续报告:每季度向 MAS 提交净资产、托管报告、AML 专项审计结果。

六、2025 年底新规预览


7×24 高频问答 FAQ

Q1:内地团队在新加坡开设交易所,法人必须长驻本地吗?

A:不必要。本地执行董事可为雇佣准证持有者,远程办公合规;但需确保首席合规官常驻新加坡处理监管函件。

Q2:USDT/USDC 是否算“电子货币”还是“数字支付代币”?

A:两者皆落入 DPT 定义,因其不等同于任何法定货币的电子表示;注意两者仍需接受稳定币专项审计新规。

Q3:SPI 牌照能升级成 MPI 吗?

A:可以,达到业务阈值前 30 天内申请即可,无需重走完整流程;但需补足资本金及增补 AML 系统容量。

Q4:如何将客户资产真正“隔离”而不影响流动性?

A:新加坡持牌托管行配合冷热钱包分层方案,热钱包日均不超总量 5%,与银行备用信贷额对冲赎回峰值。

Q5:误把 Security Token 当成 DPT 上线交易,会面临哪些后果?

A:立即下架+退币+补缴 10% 营收罚款并公告 7 日;如造成投资人损失,高管或承担个人连带责任。

Q6:NFT 在新加坡是否必拿牌?

A:纯收藏类 NFT 不涉及支付和分红则无需牌照;一旦嵌套金融属性,则需走 PSA 或 SFA 通道。


结语:抢占下一波合规红利

新加坡正从“友善”走向“精细”——加密货币法规既划红线更留窗口期。越早完成牌照与合规基础设施布局,越能在下一轮牛市启动前凭“监管卖点”吃到溢价。

👉 一键订阅加密监管动态周报,实时跟进新加坡 MAS 最新提案全文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