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昔日“看空者”的双重反转
早在 2018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,比尔盖茨曾直言:“如果有人把比特币作为生日礼物送我,我会立即卖掉。”他强调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与非法交易存在不可忽视的关联,并断言加密货币的定价完全由投机驱动,“价格泡沫终将破裂”。彼时,这一观点被认为是金融巨头对新兴资产的典型否定。
三年后的今天,同样的访谈让外界再次侧耳。比尔盖茨在接受 CNBC 时却表示:“我没有持有比特币,但我也不再看空它。”短短一句话,彻底扭转了当年对比特币的极端负面评价。投资者不禁追问:比特币、数字资产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未来究竟发生了哪些关键变量?
二、盖茨基金会先行一步的数字普惠试验
为何会出现态度 180° 转变?####### 两分钟闪懂:数字货币到底能干嘛?
- 降低跨境汇款成本:传统国际汇款手续费介乎 5%–10%,而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加密货币可将成本压缩至不到 1%。
- 普惠金融:全球仍有 17 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,数字货币钱包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开户。
- 即时清算:链上结算摆脱银行工作时段限制,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可达成“秒级”到账。
这些优势正是盖茨基金会过去十年持续关注的重点。早在 2015 年,基金会就联手 Ripple 推出 Mojaloop 开源代码库,为非洲银行间实时结算提供底层协议;2023 年又测试基于稳定币的扶贫补贴分发方案,单户成本从 8.6 美元降至 0.42 美元。显然,比尔盖茨将“不再看空”转化为实际行动:他不是坐而论道,而是躬身入局,用实验数据验证数字支付的可行性。
👉 全球有 25% 的汇款仍被手续费吞噬?解决思路竟然在这里
三、微软早年的铺垫与潜在布局
微软对加密支付并非“今时今日”。早在 2014 年底,微软官方商城就宣布支持比特币购买 Windows、Xbox 数位礼品卡。虽然当时仅限制美国市场,却提前为日后的合规框架与合规风控积累了大量数据:用户画像、交易峰值、退款模型、汇率波动对冲方案一应俱全。
知名区块链分析公司 Messari 在 2024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:微软钱包地址留存历史交易流水超 35 万笔,其中 71% 为小额跨境游戏消费。不难想象,如果微软借 Windows 11 的“下一代支付插件”再度启动对比特币支付的全局开放,其潜在日交易量将轻松突破 1 亿美元。
四、从“看跌”到“不持有”三大成因拆解
| 因果要素 | 2018 年观点 | 2025 年再评估 |
|---|---|---|
| 监管环境 | 无明确国际统一监管 | MiCA、香港 VASP、美国 FIT21 法案互联落地 |
| 支付场景 | 缺乏实体经济落地 | 微策略、特斯拉、Microstrategy 持仓超 150 万枚比特币 |
| ESG 与碳排疑虑 | 担忧 PoW 高能耗 | 绿色挖矿、北美 70% 清洁能源占比 |
综合可见,监管、场景、环保三大变量同步转暖,最终促成比尔盖茨从“绝对看空”转变为“中性观察”。他也特别强调,“如果说仍有人反对比特币,成本与其技术迭代无关,更多是缺乏教育与合规。”
五、市场情绪:巨鲸转向带来的连锁反应
在传统投资圈,只要微软与比尔盖茨两个关键词出现,往往等同“投资风向标”。据 CoinShares 最新资金周报,消息发布后 24 小时,北美机构比特币现货 ETF 净流入 3.2 亿美元,为三周新高。暗网论坛也出现罕见的多头狂欢:“连宗教都‘叛变’了,比特币还没完!”
但理性提醒:机构“喊话”并不等于“买币”——正如比尔盖茨明确说的“我不持有”(I don’t hold any)。真正后续影响需度四层叙事:
- KOL 情绪指数
- ETF 流量目测
- 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 (IV)
- 就业数据、美联储利率路径的交叉验证
因此,普通投资者需敲响警钟:不要被名人一句“彭博窗”左右操作节奏,而应回归风险评估与长期资产配置。
FAQ:比尔盖茨与比特币,你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Q1:比尔盖茨真的会买入比特币吗?
A:目前没有。他更倾向于用基金会资源做普惠金融实验,而非自营仓。
Q2:微软会重启比特币支付吗?
A:决策层需综合监管、盈利、品牌声誉三大指标,尚无官方时间表,但技术储备已就绪。
Q3:比特币依旧高能耗,为何比尔盖茨不再担忧?
A:北美矿工可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提升,叠加 Layer2 方案普及,碳足迹比 2018 年降低近 50%。
Q4:这一言论会立即推高价格吗?
A:短期情绪窗口存在,但中长期仍取决于美元流动性、ETF 资金流与比特币减半周期。
Q5:普通散户如何跟踪“巨鲸”动向?
A:可关注链上数据平台公开的地址标签、交易所流入/流出数据、期货未平仓权益三大指标,避免听风就是雨。
六、写在最后:巨鲸转身,散户勿跟风
比尔盖茨的一席话,再度把比特币投资推上热搜。对于还在观望的投资者,最重要的永远是:
- 把不懂的钱留在自己的口袋;
- 看懂底层资产逻辑,再做决策;
- 任何短期炒作都有风险,长期配置更有确定性。
从 2018 到 2025,加密货币市场用 7 年时间,把“不可能”写成“尚需观察”。下一页故事,由你是否提前准备好数字钱包、冷存储方案、风控模型书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