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日,币圈风声鹤唳。比特币单日跌幅一度超过12%,以太坊、Solana 等主流代币也集体“跳水”。市场普遍的归因,是高盛(Goldman Sachs)被曝暂缓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线。乍一听,华尔街巨头转身离开,数字资产凛冬将至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关键词:高盛、加密货币交易、数字货币托管、监管不确定性、机构投资、比特币ETF、市场情绪
1. 暂缓上线 ≠ 退出:高盛的真实动作
接近高盛的消息人士称,交易平台的“搁置”源于两大顾虑:
- 监管部门对数字资产分类尚无最终定论,“合规缺口”尚待弥补;
- 内部风控流程必须先行匹配传统金融资产的高标准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一线投行从“构想”到“上线”本就周期漫长——清结算、托管、托管行合规、资金渠道、反洗钱(AML)……每一步都牵动几十条业务线。高盛的“刹车”只是暂时的阶段性调整,而非战略转冷。
takeaway: 平台暂缓并不意外,将其解读为“放弃”则明显误读。
2. 市场为何过度反应?
加密资产的历史价格曲线向来对“华尔街”三个字过敏。回顾 2017–2023 年:
- 2017 年 12 月,芝商所官宣比特币期货时,BTC 一个月内暴涨 180%;
- 2018 年 9 月,VanEck ETF 延迟裁决,BTC 单周回撤 20%;
- 2021 年 10 月,首只比特币期货 ETF 获批,BTC 两日冲高 10%,随后又回吐全部涨幅。
换句话说,加密市场对法规与传统资本的预期极度敏感。一旦情绪失控,即便传闻失真,也会产生集群抛售。此次高盛消息发酵时间刚好叠加美联储利率会议空窗期,流动性本就稀薄,多杀多便不可避免。
👉 从监管、技术与市场情绪三维度,看清本轮暴跌是“短期噪声”还是“趋势终结”?
3. 高盛的下一步:托管、做市与流动性方案
多个内部邮件与招聘信息显示,高盛正在加快布局三大方向:
| 方向 | 当前进展 | 战略目标 |
|---|---|---|
| 加密资产托管 | 已提交初步风控模型,正与纽约州金融服务局(NYDFS)沟通牌照 | 为家族办公室、对冲基金提供合规托管+保险 |
| OTC 做市通道 | 与 Galaxy Digital、Cumberland 签署“软协议”,深化行情共享 | 为机构客户提供匿名撮合与深度流动性 |
| 衍生品报价引擎 | 在 Marquee 终端上线比特币隐含波动率曲线 | 巩固对大资金的花期管理需求 |
也就是说,“暂停交易平台”更多是 战术放缓;托管、做市、衍生品业务反而全面加速。只要监管一放开,交易平台可在一到两个季度内重启。机构市场的核心需求——托管安全与价格发现——高盛依然在加码。
4. 业界对比:摩根大通、富达的后手棋
- 摩根大通 2022-06 在伦敦上线“JPM Coin” 跨境结算系统,现已覆盖 50+ 银行客户;
- 富达 2023-03 推出 “Fidelity Crypto”,一季度录得资产管理规模 15 亿美元。
双方首步都避开了传统意义上的“交易所”,而采用托管+做市+CLOB(集中限价簿)的 “轻量开花”路线。高盛当下动作可谓路径趋同,印证了行业共识:与其正面交锋 Coinbase / OKX 等零售平台,不如先用托管与流动性方案切入企业级需求。
5. 投资者情绪的另一面:逢低布局
Glassnode 数据显示,交易所比特币余额 5 日内净流出 3.7 万枚,达近四月峰值。产生对比的是,离线钱包(冷钱包)新增地址环比增长 28%。翻译一下:短线散户在逃,长仓鲸鱼在吸**。换句话说,“高盛暂停”恰恰给了踏空资金二次上车的机会。
- 长线机构 1: 家族办公室——将 5–8% 可投资产转为加密敞口作对冲;
- 长线机构 2: 微型对冲基金——借市场恐慌收集期权波动率溢价;
- ETF 发行方:数家资产管理人已再次递交新版比特币现货 ETF 申请,等待 灰度/纳斯达克 裁决。
因此,高盛新闻一方面放大市场情绪,另一方面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舒适的建仓区间。
👉 想在剧烈波动中寻找确定性收益?这份机构级加密策略将刷新你的认知
6. 请先回答几个你最关心的疑问
Q1 高盛是否真的彻底关闭数字货币业务?
否。暂停的仅是“现货撮合型交易平台”。托管、OTC 做市、衍生品报价仍在推进。
Q2 上一轮比特币ETF被拒的阴影是否已经散去?
部分散去。SEC 委员更替后,态度出现“有条件认可”迹象,灰度案首场庭辩也释放出积极信号。
Q3 市场暴跌,是否要割肉?
从链上数据看,大级别长仓地址未出现集中抛售,“恐慌情绪 > 基本面变化”,小心成为流动性洗掉的最后一批人。
Q4 数字货币托管到底有什么门槛?
与传统证券托管相比,需解决私钥拆分签名、冷启动热灾备双保险、保险额度匹配等问题。高盛的“金字招牌”正好弥补传统投资者对加密保险的信任缺口。
Q5 如何观察高盛是否重启交易平台?
关注两点:
1) 纽约州或联邦层面出台“银行信托数字资产托管牌照细则”;
2) 高盛在 Marquee 终端上线“现货撮合接口 Beta”。两者同步出现即重启信号。
Q6 作为散户,现在还能做什么?
优先验证自身风险承受力,再配置“指数化长期定投 + 低倍数网格”。记住,机构进场节奏与我们完全不同,你只需要等待流动性“卷土重来”。
写在最后
高盛“刹车”引发的市场暴跌,暴露出数字货币“情绪市”本质,但也再次提醒:大机构的进场并不是简单的“开平台”,而是一条包含托管、清算、法币出入金、监管沟通的系统工程。喊离场的,与急抄底的,或许都高估了短期波动的重要程度。
当监管最终落槌,你会看到华尔街重新回到谈判桌,而留在此刻抄底的人,大概率就是下一轮牛市的最大受益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