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规交易所:为何 Bakkt 未爆发,伦交所携 AAX 却要全速起跑?

·

区块链关键词:合规交易所、比特币期货、AAX平台、机构入场、伦敦证券交易所、Millennium撮合引擎

狂欢点燃,Bakkt 却被质疑“掉队”?

2019 年 10 月 25 日,中国提出“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”,全球市场瞬间升温——比特币两日涨幅近 40%,Bakkt 的 BTC 期货合约也在随后突破单日 1179 枚的纪录。
然而,风头并未持久。与同日 CME 约 5 万枚 BTC 的交易量相比,Bakkt 显得像“表演完毕的演员被留在幕后”。人们开始怀疑:
“合规交易所是不是失去魔力?”

本文带你拆解 Bakkt 失利背后的四大原因,再聚焦真正掌握“机构资源 + 技术底座 + 合规底座”的黑马——由伦敦证券交易所(LSE)深度持股与技术扶持的 AAX。当传统资管巨头跑步入场时,下一步的机会在哪里?


Bakkt 滑落四大症结:合规≠顺畅

1. 开户门槛过高

2. 实物交割初衷好,市场难买单

实物交割本应是亮点,却让传统基金望而却步:许多经理还没做好真正“持有比特币”的心理准备。现金交割(CME 模式)反而更具投机弹性,首日成交差距高达 75 倍。

3. 母公司 ICE“不给力”

纽交所母公司 ICE 坐拥庞大陆机构用户群,却未大规模导流;Bakkt 的最高成交量仍只是 CME 的十分之一不到。

4. 上线时间踩空

CME、CBOE 在 2017 牛市尾巴上线“火箭”;Bakkt 却在 2019 IEO 红利消退、存量资金匮乏的时段出击,再高超的产品也难成爆款。


LSE 入局:AAX 打开新缝隙

就在 Bakkt 苦苦磨合时,另一家背靠顶级交易所的玩家——AAX(Atom Asset Exchange)完成长跑式筹备,11 月底将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办敲钟发布会。相较于 Bakkt 的“高墙深院”,AAX 如何降低阻力的?

机构资源:伦交所 Partner Network

伦敦证券交易所的 Partner Network 已涵盖 300+ 金融机构——高盛、瑞银、中金、美林都在名单内。AAX 通过成为网络最高级别合作伙伴,得以直通这些资管机构,省去多层中介。

技术底座:Millennium 撮合引擎

设计上的“降门槛”

场景BakktAAX
机构账户多次监管问询、合同审批加速通道 + KYC/AML 一次通过
个人用户需多级经纪商注册 → KYC → 交易,全线上完成
产品形态仅期货现货、期货、OTC三合一账户

通过一条时间轴回顾:当 Bakkt 花 14 个月拿下牌照、托管、技术测试,AAX 用同样甚至更严苛的合规筛选,却提前布局“低摩擦”通道——这才让大规模机构入场成为可能。


机构正在加速“上车”

👉 点此抢先查看 AAX 机构优惠通道与实时深度图


案例速读:三家交易所多维对照

以“合规+技术创新”为核心,可快速对比三大交易所各自打法:

机构客户最在意的是 托管安全、流动性、撮合深度交易成本,谁在以上维度降低摩擦,谁就最可能享受下一波“合规红利”。


FAQ:关于 AAX 与伦交所合作,你最可能提的 5 个问题

Q1:AAX 是不是直接“借壳”伦交所牌照?
A:不是借壳。AAX 正在同步申请英国 FCA 和其他司法辖区的合规牌照;伦交所提供技术、风控与生态入口,而非直接分享现有牌照。

Q2:Millennium 引擎对在岸中国用户是否友好?
A:系统层面 100% 兼容全球 IP,入出金与身份校验则遵循各区域 KYC/AML 法律。中国用户需留意当地政策,平台不鼓励任何违规操作。

Q3:普通投资者一定要做复杂衍生品吗?
A:不是。AAX 支持现货、简易永续合约及 OTC 场外交易,完全可按风险承受能力自主选择。

Q4:平台安全性如何?
A:所有冷热钱包均使用多签 + 门限签名 + 硬件隔离;伦交所层级灾备中心为撮合节点做 100% 热备。

Q5:是否需要高额资金门槛?
A:AAX 将个人入金门槛设为 10 USDT 起步,合约仓位 0.001 BTC 可开仓,真正做到零门槛上手


漫长打磨后的终局:合规化已成不可逆

从纽交所、纳斯达克到伦交所,“传统金融守护者”已集体蹲在起跑线上,只待信号枪响。
Bakkt 的正向经验告诉我们:

“只要打磨真技术、拿稳真牌照,机构迟早会用脚投票。”
AAX 的加入,把这场竞赛升级为 伦敦 vs 纽约 的新战场。

👉 想第一时间接收伦交所敲钟全程直播与机构实时交易量数据?

当你在等下一轮牛市来临,顶级交易所已经在悄悄修改游戏规则:
不是你会不会再买比特币,而是你有没有使用真正合规、深度充足、且不卡单的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