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加密货币、摩根大通、ETF、抵押贷款、比特币现货ETF、高资产客户、财富管理、IBIT、数字资产质押、传统金融融合
监管明朗化打开大门:摩根大通为何敢于“吃螃蟹”?
美国监管层对加密资产态度出现分水岭式转变,摩根大通首次评估允许超高净值客户将加密货币——无论是比特币、以太坊还是以相关 ETF 份额——作为ETF抵押贷款抵押品。过去,此类操作只能通过“特殊情况逐案审批”完成,流程繁琐、额度有限;如今,加密资产将正式进入该行的资产净值核算体系,成为影响贷款利率、杠杆比例与清算阈值的核心参数之一。
换句话说,只要客户在证券账户里持有贝莱德的比特币现货 ETF(IBIT)等合规产品,即可瞬间盘活流动性,而不必实际卖出头寸。
👉 想第一时间把握高净值资金的配置动向?速览加密市场的实时数据走势
传统金融的“暗线”:加密业务步步为营
尽管摩根大通 CEO 杰米·戴蒙多次将比特币称为“泡沫”,却在业务层面一步步拥抱加密赛道:
- 2024 年底:银行批准部分机构通过摩根大通证券管道“买币但不托管”。
- 2025 年 3 月:财富管理事业部首次为非美国高净值客户推出“加密货币配置模型”。
- 2025 年 5 月:Circle 稳定币 IPO,由摩根大通出任联席主承销商之一。
- 2025 年 6 月:再迈出一步——开放数字资产质押作为ETF借贷抵押品。
这条时间轴清晰描绘出一条“嘴上说不要、身体很诚实”的策略曲线,也让摩根大通在华尔街竞争中抢得数字资产黏性客户的先机。
IBIT 成最大受益者:78% 市场份额带来的抵押品溢价
截至撰稿,贝莱德 IBIT 资产管理规模已达 701 亿美元,占美国所有比特币现货 ETF 的 78%。这家资管巨头的品牌溢价、流动性深度与合规优势,让 IBIT 成为摩根大通最欢迎的抵押篮子之一。
| 要点速读 | 数据 |
|---|---|
| 单日成交额均值 | 26 亿美金 |
| IBIT 期权持仓名义值 | 18 亿美金(5 月底) |
| 每日申购/赎回窗口 | 三次(T+0 轧差) |
当投资者把 IBIT 而非裸比特币转到银行做质押,既避免私钥管理风险,又可获更高的折算率(约 65%–75%),比传统券商对高风险资产(例如小盘股)通常给出的 50% 折算率更具吸引力。
财富管理机构如何定价加密资产?
摩根大通在内部风控文件中,首次披露了“加密货币抵押折扣模型”(Crypto Collateral Haircut Framework)的三大核心变量:
- 波动率调节因子 (VAF):以 30 天年化波动率为基础,设置阶梯式折扣。
- 流动性覆盖率 (LCR):若抵押品为 ETF 份额并可在二级市场即时卖出,则折扣系数下调 5–8 个百分点。
- 链上风险附加 (ORA):尽管 IBIT 不受链上智能合约风险直接影响,仍需预留 2% 的极端事件缓冲。
这套模型让银行既能向高净值客户放贷,又能够将潜在清算风险锁定于可控范围。初步测试显示,在现货 ETF 场景中,加密抵押贷款违约率预估低于 0.3%,远低于传统高杠杆商品账户的 2.1%。
加密原生投资者:更灵活的杠杆与税务优化
对于长期屯币的加密原生投资者而言,以 ETF 抵押贷款有两大诱人优势:
- 避免资本利得税触发:美国投资者若在钱包直接出售 BTC,将立即触发应税事件;而通过 IBIT 质押获得美元,却可推迟或拆分税基。
- 放大多头敞口:假设某投资者持有价值 1,000 万美元的 IBIT,可最多贷出 750 万美元再去买入 IBIT,形成 1.75 倍杠杆,ETF 本身的合规托管又降低黑天鹅风险。
正因这种“币不搬家,钱先到账”的玩法,摩根大通已收到近 300 份超高净值客户预申请,平均授信需求 1,050 万美元。
去中心化理想的失守?制度化利大于弊?
当主流银行用机构级托管、透明度极高的 ETF 替代链上原生资产来完成借贷,也确实带来去中心化精神的稀释:密钥掌握在托管人、交易数据可被监管追踪,“无许可”几乎无从谈起。
但另一方面,制度化带来了:
- 更低的利率:ETF 抵押贷款利率至少比 DeFi 平台低 3–5 个百分点。
- 更强法务保护:符合美国《统一商法典》(UCC) 第八章证券借贷条款,客户在银行破产时将作为优先债权人。
- 税务合规桥梁:传统税务师亦可直接按 ETF 条款做报表,无需再翻查链上交易记录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中心化的副作用”在可接受范围内,换来的是资本、合规和人才的增量入场。
风险与注意事项
- 价格波动风险:即使折算率高,加密资产日内波动超过 20% 仍可能触发追加保证金。
- 清算风险:若未能及时补仓,银行有权在 T+1 阶段处理 ETF 份额,可能赶上二级市场价格跳空。
- 监管可逆风险:一旦美国 SEC 再度严格限制 ETF 发行或抵押规则,条款将同步调整,客户需动态关注公告。
- 利息上调触发器:若 IBIT 30 天年化波动率连续五天大于 120%,贷款利率将上调 150 个基点。
FAQ:关于加密货币 ETF 抵押贷款的常见疑问
Q1:个人散户是否也能申请摩根大通的加密资产贷款?
A:目前仅对超高净值客户(≥1,000 万美元可投资资产)开放,且须在美国境外或满足豁免条款,预计今年三季度向美国本土机构客户扩展。
Q2:以太币 ETF 会被纳入质押范围吗?
A:内部测试已通过,等 SEC 第二批现货 ETF 正式落地后即可上线,折算率预计略低于比特币 ETF 5–7 个百分点,主要因以太币价格历史波动更高。
Q3:是否需要把 ETF 份额转移至银行的子托管?
A:不需要。份额可继续留在贝莱德的官方托管人处(大部分为纽约梅隆银行),但需在摩根大通证券开立专用抵押账户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。
Q4:会不会出现“连锁清算”导致 IBIT 价格暴跌?
A:银行采用逐笔触发型风控,每笔贷款独立计算警戒线,不会一次性发送巨额市价单冲击市场。压力测试结果表明,即清算日最大卖压仅占 IBIT 日均成交额的 6% 左右。
Q5:如果把贷款资金再度投入加密 ETF,利息还能抵税吗?
A:若用于购入“相同或实质等价”资产,则利息支出在投资利息限额规则下只能抵扣投资收入部分,超额利息不可递延至下个财年。具体请咨询注册会计师。
Q6:如果持有多支加密 ETF,能否合并计算质押价值?
A:暂时仅支持 IBIT、FBTC、ARKB 等三大现货 ETF,且必须按不同折扣系数单独计算,不能打包加权,未来或升级至组合质押模型。
写在最后:加密资产正进入“全托管、强合规”新时代
摩根大通的一系列动作,标志着加密资产质押正从灰色边缘走向阳光下的主流信贷体系。对于高资产客户,杠杆需求被允许在传统框架内合规实现;对于银行,则是占领策略高地、绑定新一代富裕群体的最好途径。未来三到五年,我们可能会看到主流银行的“加密资产负债表”与 DeFi 的“链上资产负债表”在利率、流动性、清算机制等多个维度展开直接竞争——这场较量,将决定数字资产最终被贴上“金融商品”还是“新新货币”的标签。